第284章 狗血記者的報道
關燈
小
中
大
青成鎮再次上了報紙。
原本這樣的新聞,所占版塊不會太大,無外乎就是“xx地方公安成功破獲一起拐賣婦女案,解救婦女xx名”。
但這一次卻是不同,足足占了一個整版。
如果仔細一些的讀者,會發現,寫這個稿子的記者,跟寫上次青成鎮某村女童身世境遇的,是同一個人。
整個稿子更傾向於紀實類的報告文學形式。
文章一開始,就寫道:“8月16日,不年不節更不是圩日,青成鎮的街道卻比任何時候都要熱鬧,店鋪幾乎十室九空……”
先是渲染了一下氛圍,然後著重描寫了這些人的去向,她們樸實的對話,她們正在準備的幹糧跟肉食,她們的看法,最後揭開了他們的目的——共赴青成鎮貧困村嶺頭坳。
他們要去那地方幹什麽呢?
接著的小標題是:三年前,那一場失敗的解救行動。
以一種幾乎沈痛的口吻,說了三年前的那一場解救行動,然後遇到的困難:山民圍攻,車輛無法到達,人手不足、經費不足,最後雖然突圍出來,每個警察身上都帶了傷。
看著的確是讓人壓抑。
進路都難以通行的村莊解救,成功的並不是太多。很多這樣的地方已經形成了固有的社會模式,外來者要打破,十分艱難。
既然之前已經失敗了,為什麽這一次,又要去完成這件事呢?
一自然是公安機關的魄力跟作為,這一點並沒有詳寫。
二來是民間力量的參與。這事情有些巧合,因為拐賣集團已經破獲,根據線索得到的情報,之前許多家長來找孩子的時候也是報到過的,如今有這樣的事情,自然要出動前往的。
分析完這些,文章用了相當的篇幅,介紹了具體的解救過程。
祁南就是看到這裏,才覺得哪裏不對勁的。
這風格,這所留懸念的方式,以及這字裏行間的表達,都讓她有一種熟悉感。
這個記者,真的是……
“知道的覺得這是真事,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說故事呢,瞧這描述……略狗血。”
報紙是葉明湛帶回來的,事實上他看到的時候,也是有些哭笑不得的,他理解有一些藝術上的誇張,但也不至於要到狗血的地步吧,從之前的事情中得到甜頭,讓他走偏了?
不能自己一個人瞎。
祁南的吐槽還沒有完,“你說這過程,寫得跟武俠劇一樣,什麽怒吼一聲,嚇得那人直接癱在地上,褲腿之間已經濕了一片,赫然是……嘖嘖,故事都不敢這麽編。”
葉明湛笑了起來,心道可不就是。
這還沒有幸災樂禍完畢,就中槍了,只聽祁南接著說道:“你說說你怎麽認識的這樣的人,這不會是你跟他說的吧,他又沒有去過現場,怎麽的寫得這麽詳細。”
“不……不會啊,你往下看,還是有一定的深度的,這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是不是?如果都寫得那麽枯燥,這報紙大約也沒有多少人看。”葉明湛終於找了個理由,擦擦自己額上的冷汗。
祁南一頓,貌似……還有些道理的樣子,這事情要傳播,也需要有吸引眼球的地方,最後達到目的,要知道上次寫她的事情的時候,報紙的銷量可是攀升的,但作為一個記者,都不知道應該說他嗅覺敏銳還是貼進市場導向了。
祁南沒有糾結這個問題,她接著往下看。
寫完了解救的場面之後,就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。
要是真的在這完結了,就真的變成一個山鄉故事了。
然而,並不能在此結束。
接下來,就是深度挖掘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,列舉了一個統計數字,這類被拐的婦女,最後幾乎都是被賣進了人跡罕至的山村,而被賣進深山的,能夠自救或者被解救的概率也是極少的。
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?無非是鄉村窮困娶不上媳婦,還有的是他們受教育的程度都很低,宗族觀念以及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現象嚴重,再有就是相應的機制還不完善,一旦被帶走,要逃脫幾乎是不可能的,要被解救也是困難重重……
有利益有需求,自然就有人鋌而走險。
嶺頭坳的這一次行動為什麽會成功呢?跟別的地方又有什麽不同,能夠有借鑒的地方,讓別的地方悲劇不再重演呢?
這一點也多了詳細的分析,首先就是嶺頭坳以前有過出過山裏的人,由此帶出一批見過外面世面的年輕人,新舊觀念的碰撞,舊的觀念並不能適應發展漸漸沒落下去,這是思想層面的,卻也是最主要的,隨著時代更疊已經他們搬到了更好的地方,這樣的事情幾乎就不會發生了。
其次就是這一次的組織特別嚴明,采取的辦法就是一個以惡制惡,卻因為組織得好並沒有起任何沖突,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應了周圍的人的思想覺悟也好,個人修養也好,至少都還比較高,這樣的行動才能引發社會廣泛共鳴。
換一句簡單對話,一鍋湯裏有一顆老鼠屎,定然是會對那老鼠屎不順眼的,但要是一鍋的老鼠屎呢?那才是最可怕的。這一次取得的幾乎是壓制性的勝利,也是因為人手多可以碾壓,要是別的地方隨意效仿卻是不妥的,極易造成集體械鬥。
再次就是有一股民間的力量參與其中,那些物資跟人手,列舉了一個大概的數字,也足夠讓人吃驚了,絕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夠拿得出手的。
總而言之,這一次的事情,讓大家看到了希望,也看到了在這黑暗的一處,還是有別樣的方法的,雖然不能推廣,但卻可以有所啟發:譬如廣泛宣傳之下,只要看見接觸或者懷疑,就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,譬如可以勸說周圍的人不要買媳婦,力量不大,但一點一滴匯聚之下,未來就一定可以改變。
最後,筆者還舉了“這條小魚在乎”的例子,小男孩在沙灘上解救困在淺水窪的小魚,魚有千千萬萬,別人質疑他救不過來的,誰會在乎呢,小男孩把小魚扔回大海,“這條小魚在乎,這一條也在乎,還有這一條……”
你的一個舉手之勞,你的一句言語,你的出手相助,或許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原本這樣的新聞,所占版塊不會太大,無外乎就是“xx地方公安成功破獲一起拐賣婦女案,解救婦女xx名”。
但這一次卻是不同,足足占了一個整版。
如果仔細一些的讀者,會發現,寫這個稿子的記者,跟寫上次青成鎮某村女童身世境遇的,是同一個人。
整個稿子更傾向於紀實類的報告文學形式。
文章一開始,就寫道:“8月16日,不年不節更不是圩日,青成鎮的街道卻比任何時候都要熱鬧,店鋪幾乎十室九空……”
先是渲染了一下氛圍,然後著重描寫了這些人的去向,她們樸實的對話,她們正在準備的幹糧跟肉食,她們的看法,最後揭開了他們的目的——共赴青成鎮貧困村嶺頭坳。
他們要去那地方幹什麽呢?
接著的小標題是:三年前,那一場失敗的解救行動。
以一種幾乎沈痛的口吻,說了三年前的那一場解救行動,然後遇到的困難:山民圍攻,車輛無法到達,人手不足、經費不足,最後雖然突圍出來,每個警察身上都帶了傷。
看著的確是讓人壓抑。
進路都難以通行的村莊解救,成功的並不是太多。很多這樣的地方已經形成了固有的社會模式,外來者要打破,十分艱難。
既然之前已經失敗了,為什麽這一次,又要去完成這件事呢?
一自然是公安機關的魄力跟作為,這一點並沒有詳寫。
二來是民間力量的參與。這事情有些巧合,因為拐賣集團已經破獲,根據線索得到的情報,之前許多家長來找孩子的時候也是報到過的,如今有這樣的事情,自然要出動前往的。
分析完這些,文章用了相當的篇幅,介紹了具體的解救過程。
祁南就是看到這裏,才覺得哪裏不對勁的。
這風格,這所留懸念的方式,以及這字裏行間的表達,都讓她有一種熟悉感。
這個記者,真的是……
“知道的覺得這是真事,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說故事呢,瞧這描述……略狗血。”
報紙是葉明湛帶回來的,事實上他看到的時候,也是有些哭笑不得的,他理解有一些藝術上的誇張,但也不至於要到狗血的地步吧,從之前的事情中得到甜頭,讓他走偏了?
不能自己一個人瞎。
祁南的吐槽還沒有完,“你說這過程,寫得跟武俠劇一樣,什麽怒吼一聲,嚇得那人直接癱在地上,褲腿之間已經濕了一片,赫然是……嘖嘖,故事都不敢這麽編。”
葉明湛笑了起來,心道可不就是。
這還沒有幸災樂禍完畢,就中槍了,只聽祁南接著說道:“你說說你怎麽認識的這樣的人,這不會是你跟他說的吧,他又沒有去過現場,怎麽的寫得這麽詳細。”
“不……不會啊,你往下看,還是有一定的深度的,這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是不是?如果都寫得那麽枯燥,這報紙大約也沒有多少人看。”葉明湛終於找了個理由,擦擦自己額上的冷汗。
祁南一頓,貌似……還有些道理的樣子,這事情要傳播,也需要有吸引眼球的地方,最後達到目的,要知道上次寫她的事情的時候,報紙的銷量可是攀升的,但作為一個記者,都不知道應該說他嗅覺敏銳還是貼進市場導向了。
祁南沒有糾結這個問題,她接著往下看。
寫完了解救的場面之後,就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。
要是真的在這完結了,就真的變成一個山鄉故事了。
然而,並不能在此結束。
接下來,就是深度挖掘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,列舉了一個統計數字,這類被拐的婦女,最後幾乎都是被賣進了人跡罕至的山村,而被賣進深山的,能夠自救或者被解救的概率也是極少的。
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?無非是鄉村窮困娶不上媳婦,還有的是他們受教育的程度都很低,宗族觀念以及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現象嚴重,再有就是相應的機制還不完善,一旦被帶走,要逃脫幾乎是不可能的,要被解救也是困難重重……
有利益有需求,自然就有人鋌而走險。
嶺頭坳的這一次行動為什麽會成功呢?跟別的地方又有什麽不同,能夠有借鑒的地方,讓別的地方悲劇不再重演呢?
這一點也多了詳細的分析,首先就是嶺頭坳以前有過出過山裏的人,由此帶出一批見過外面世面的年輕人,新舊觀念的碰撞,舊的觀念並不能適應發展漸漸沒落下去,這是思想層面的,卻也是最主要的,隨著時代更疊已經他們搬到了更好的地方,這樣的事情幾乎就不會發生了。
其次就是這一次的組織特別嚴明,采取的辦法就是一個以惡制惡,卻因為組織得好並沒有起任何沖突,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應了周圍的人的思想覺悟也好,個人修養也好,至少都還比較高,這樣的行動才能引發社會廣泛共鳴。
換一句簡單對話,一鍋湯裏有一顆老鼠屎,定然是會對那老鼠屎不順眼的,但要是一鍋的老鼠屎呢?那才是最可怕的。這一次取得的幾乎是壓制性的勝利,也是因為人手多可以碾壓,要是別的地方隨意效仿卻是不妥的,極易造成集體械鬥。
再次就是有一股民間的力量參與其中,那些物資跟人手,列舉了一個大概的數字,也足夠讓人吃驚了,絕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夠拿得出手的。
總而言之,這一次的事情,讓大家看到了希望,也看到了在這黑暗的一處,還是有別樣的方法的,雖然不能推廣,但卻可以有所啟發:譬如廣泛宣傳之下,只要看見接觸或者懷疑,就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,譬如可以勸說周圍的人不要買媳婦,力量不大,但一點一滴匯聚之下,未來就一定可以改變。
最後,筆者還舉了“這條小魚在乎”的例子,小男孩在沙灘上解救困在淺水窪的小魚,魚有千千萬萬,別人質疑他救不過來的,誰會在乎呢,小男孩把小魚扔回大海,“這條小魚在乎,這一條也在乎,還有這一條……”
你的一個舉手之勞,你的一句言語,你的出手相助,或許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